close

取材 : 維基百科 -《世界宗教總攬》 – 尼采 《反基督徒》 – 《聖經》
1 背景:
論述猶太人歷史的時候,不可忘記基督教的淵源,是出於猶太教。當公元三十年頃,猶太國陷於國情騷亂的時代裏,在北加利利地方,有拿撒勒出身的人物耶穌,為了民族主義運動而被處刑。當時猶太國內分成兩派,為親羅馬派和反羅
馬的民族主義派。依照基督教經典之新約聖經,耶穌是為了冒瀆神的罪而被處罪,並記當時的羅馬總督也想避免直接参與判決。可是後代基督徒多歸依羅馬人,所以才改採温和的表現。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頭上的牌寫著「猶太人的王」的罪狀才是最忠實
的反射其事實。但在耶穌卻不以為自己是政治的解放者,他自認自己是神長久以來向猶太人所應許的「彌賽亞」。到了祂死後,祂的門徒才真正明白老師的宗教
意義、所以他們才重新走出而成為一個宗教的集團。按照《新約》說法,猶太人耶穌在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猶太省地區傳道。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教導人「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國和他的義(太6:33)等道理。

根據基督教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
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蹟,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國下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會因而得罪羅馬政府,猶太公會的權利與地位有可能不保(當時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國政府掌控),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約11:48-50)。
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死。聖經新約對此解釋為聖經舊約所預言神所差遣的救贖主耶穌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讓罪人得赦免。

根據基督教新約的記載,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
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
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教會。哲學家尼采對於基督教之起源,又有另一番見解可見《反基督徒》。
2 創始人:
(西元前6年-29年或西元前5年-29年或西元前4年-30年或2年-36年,全名Jeshua ben Joseph,即「約瑟的兒子約書亞」[1])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基督教認為他是《舊約聖經》中所預言的救主,並且是三位一體中聖子的位格。他也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或耶穌基督。之所以翻譯成「耶穌」(Jesus),乃是音譯自希臘文「Ίησους」,希臘文「Ίησους (Iēsous)」則是由希伯來語「יהושע (Yehoshua)」或希伯來亞拉姆語(亞蘭文)「ישוע (Jeshua)」希臘語化後而來,「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耶和華的拯救」或「耶和華是救世主」之意。這個名字在猶太人中其實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名字,一般譯為「約書亞」(或譯為「耶書亞」、「耶書」;景教譯為「移鼠」,伊斯蘭教譯為「爾撒」)。

「基督」一詞源自希臘文Χριστός(拉丁化的寫法是Christós),意思是救世主,源自音譯為「彌賽亞」的希伯來文מָשִׁיחַ(亞蘭文是משיחא,阿拉伯語聖經是يسوع ,古蘭經記載是عيسى,古蘭經漢譯為「麥西哈」爾薩),意思是「擦油淨身、被膏油澆灌的人」,或譯「受膏者」、「被膏抹者」、「受傅油者」。所謂「膏立」是把膏油倒在「受膏」的人頭上,乃是古希伯來冊立君王的神聖儀式[2]。在《舊約·以賽亞書》和《舊約·但以理書》等多部先知書中,「彌賽亞」是先知所預言的解救萬民的救主[3]。 耶穌基督有非常多的頭銜:人子、聖子、中保、保惠師、大祭司、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大醫生、神的兒子、羔羊、好牧人(天主教:善牧)、明亮的晨星(曉明)、大衛的兒子(大衛的子孫)、大衛的根、老師(音譯「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3 教義:

早期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自《聖經》,以後隨社會的發展,教派也不斷湧現,各派的教義側重點也各異,但基本的信條有以下內容:

1、十誡。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當守安息日為聖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和財物。

2、三位一體。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個「位格」,即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聖子——耶穌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過童貞女瑪利亞降生為人,道成肉身,並「受死」、「復活」、「昇天」,為全人類作了救贖,必將再來,審判世人;聖靈——上帝聖靈。三者是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

3、信原罪。這是基督教倫理道德觀的基礎,認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傳給了後代子孫,成為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人生來就有這種原罪,此外還有違背上帝意志而犯種種「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因而,原罪說以後逐漸發展為西方的「罪感文化」,對歐美人的心理及價值觀念影響深遠。

4、信救贖。人類因有原罪和本罪而無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做犧牲,成為「贖價」,作了人類償還上帝的債項,從而拯救了全人類。

5、因信稱義。人類憑信仰就可得救贖,而且這是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的必要條件。

6、信天國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靈魂會因信仰而重生,並可得上帝的拯救而獲永生,在上帝的國——天國裡得永福。

7、信地獄和永罰。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會受到上帝的永罰,要在地獄裡受煎熬。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時,人類包括死去的人都將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後的審判,無罪的人將進入天堂,而有罪者將下地獄。

4 特點:

基督教敬拜宇宙獨一的真神

基督教所敬拜的對象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三位一體』的真神上帝,祂是宇宙萬有的創造主、統治主、也是世人的救贖主。所信奉的上帝不但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而且也是無限慈愛、聖潔、公義的。祂對我們人類更是充滿了無限憐愛,祂渴望赦免我們的罪,潔淨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作上帝的兒女。在患難中祂能救助我們,在危險中祂能保謢我們,在憂傷中祂能安慰我們。
祂願意在凡事上作我們的依靠、幫助和保障。祂在聖經中向我們宣告說:『我是耶和華(意思是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除了我以外,再沒有上帝。』『我造地,又造人在地上,我親手舖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我所命定的。』『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上帝,再沒有別神。』(賽45:5,12,22. 耶10-11)

上帝賜下愛子耶穌降世捨命救贖

但是,上帝不但是無限慈愛的,而也是無限公義的。人類既已犯了當死的罪,就不可能白白免去人的死刑。因此上帝如要挽救人類,實際上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必須永遠犧牲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讓他為我們捨命贖罪。
可是這一件事卻不是容易作到的,即使對上帝來說,也是痛苦難堪,難以決定的。然而最後由於上帝對我們的無限大愛,主耶穌基督在上帝面前為我們的懇求,於是救贖人類的計劃終於正式立定了。正如經上所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主耶穌在將近二千年前已經為世人降生為人,向世人彰顯了天父上帝無限大愛,傳揚了天國的福音,度過了聖潔無罪的人生,最後又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流血捨命,完成了贖罪的大功,帶來了永生的救恩。基督教的教義不能接受其他信仰的存在,對於其他的信仰冠以惡魔、魔鬼、偽神等稱呼,宣揚非基督教的信徒死後下地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彬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